学习资料 >>正文
光明日报: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
时间:2021年09月09日 来源:光明日报

 【光明论坛·温故】

《求是》杂志2021年第7期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《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》,文章强调:“‘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。’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们全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,健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,党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。”

“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”,语出《吕氏春秋·离俗览·用民》。“纲”指的是网上的大绳,“目”是网上的眼。“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”的意思就是说,一提起网上的大绳,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。后概括为成语“纲举目张”,用来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环节,以带动各个部分。究其源,或本之于《尚书·盘庚》“若网在纲,有条而不紊”。这表明古人很早就从结网捕猎的生产生活经验中,总结出治国施政、处理事情的重要方法和原则,并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反复的认识锤炼,成为广为人知的实践智慧和哲学思想。

人类诞生以来,总是按照自己的需要、目的、观点、思想等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适应和改造外部自然界。“网”代表人类很早开始就以工具系统为中介,使用物质手段,在实践上掌握自然,即所谓“作结绳而为网罟,以佃以渔”。同时,人类又形成相应的理论认识,借助语言系统,使用抽象的概念,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总结,形成符合自然对象的观念,“若网在纲,有条不紊”即在陈述,按照人类需要的内在尺度和客观自然界的外在尺度,追求和建立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秩序性、规律性。“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”是中国先民在直接改变自然对象的生产活动基础上,总结出的认识自然的理论方法,凝聚了丰富而深邃的历史实践和思想内蕴。

“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”或“纲举目张”不仅是古人客观的生活经验和理论认识,而且上升为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右下》说:“善张网者引其纲,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。一一摄万目而后得,则是劳而难。引其纲而鱼已囊矣。”这是说在政治治理过程中,顿纲则振纪,抓住关键问题、主要矛盾,就能达到领提衣顺的成效。不仅如此,“纲举目张”作为有效方法,在生产、学习中也得到广泛应用。东汉大学者郑玄在《诗谱序》中言道:“举一纲而万目张,解一卷而众篇明,于力则鲜,于思则寡,其诸君子亦有乐于是与!”宋代著名大儒朱熹也说:“观书须宽心平易看,先见得大纲道理了,然后详究节目。”因此,提纲挈领则绳联珠贯,善于抓住主要环节,解决核心问题,对治国理政、为人处世、读书治学等而言都是重要的实践智慧,是有效促进认识直接向现实转化的思维方式。

“壹引其纲,万目皆张”还蕴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原理。毛泽东同志曾说:“有句古语,‘纲举目张’。拿起纲,目才能张,纲就是主题。”意思是说在事物的对立和统一中,要着重看到居于支配地位、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与矛盾中的主要方面。在处理事情上,要抓住问题的关键,使得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得到比较顺利的解决。因此,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“两点论”和“重点论”的统一。

值得重视的是,“纲”“目”和“网”之间又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,纲举目张虽然强调“纲”与“目”之间的主从与协调,但根本目的是实现整体的最优化,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能,这就要求一切活动均须有全局意识、整体观念和战略思维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:“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‘放眼世界,放眼未来,也放眼当前,放眼一切方面’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,学习他善于抓住关键、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,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,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来谋划,以小见大、见微知著,在解决突出问题中实现战略突破,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。”这段话很好地诠释了整体和局部、国外和国内的关系,表明须用全局意识、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,洞悉当代中国,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。

在新时代条件下,习近平总书记运用“纲举目张”的高超智慧,深刻指出:“进一步增强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,确保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。旗帜鲜明讲政治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,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、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。”就是要求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团结成“一块坚硬的钢铁”,从而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,形成万众一心、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,克服一切艰难险阻,战胜一切强大敌人。